欢迎访问汽车质量投诉网
当前位置:主页 > 市场监管 > 专家说车 >

自主品牌汽车相对于国际品牌汽车存在的差距在哪里?

2020-11-01中国质量报
      原题:认清差距迎头赶上
     中国质量协会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CACSI)测评结果显示,中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达到80分(满分100分),连续3年稳步提升,再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自主品牌满意度依然不是很高,只有78分,比合资品牌低2分。从忠诚度、品牌形象、感知质量等细分项看,自主品牌处于全面落后状态。
     在CACSI测评结果公布之前,美国知名市场研究机构J.D.Power(君迪)也发布了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自主品牌得分为101个PP100(百辆新车故障个数),国际品牌为92个。虽然两者差距达到历史最小,但差距依然明显。
     国内国外两个研究报告角度不同,但结果都反映了自主品牌汽车相对于国际品牌汽车存在不小差距。这提醒自主车企,在车市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应该好好反思,看清自己的差距在哪儿,加把劲迎头赶上。若仍看不清形势,把不准方向,往后的日子恐怕会更难过。
     客观讲,经过多年努力,自主品牌汽车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可以从J.D.Power连续20年发布中国IQS数据的变化看出来:2000年自主品牌PP100得分为834个,之后连年下降,现在已接近100个。不断降低的故障率,表明自主品牌的造车工艺和经验在快速提升。不过,这只是跟自家的过去相比,由此增加点自信是可以的,若据此而沾沾自喜,那就错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全方位”的差距一直存在,虽没有进一步拉大,但一些重要方面的差距长期存在且难以弥补,这才是非常成问题的事情。市场竞争,最关键的较量其实就在那几个重要方面,谁走在前头谁就拥有市场。
     当年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老总曾言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张沙发”,在早期开拓市场的时候,这种简单化却颇具鼓动性的观念是有一定积极价值的。但现在市场日益成熟,若仍以“组装”的观念制造汽车,肯定就不行了。何况,就现代汽车制造产业而言,组装本身也是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自主品牌与国际大牌之间的差距也十分明显。
     一辆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任何整车生产企业都没有能力生产所有零部件,它们必须要向专业零部件生产企业采购,这需要车企进行选择。日本汽车、德国汽车造得好,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车企自身拥有超强的整合总装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车企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而后一点非常重要。任何汽车企业都可以从零部件制造商那里拿货,但实物之外的技术支持却不是谁都可以轻易拿到的。日德车企一般与上游供应链已形成了数十年的合作关系,产业链长期主动为车企提供强大的技术方案,出了质量问题第一时间与其共同解决。在车企与供应商拥有良好的共生环境下,汽车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自然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反观国内汽车制造环境,不仅整车企业的总装能力较差,零部件企业供应水平也不高,两者之间也缺乏牢靠的合作共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因为国内缺少像博世、采埃孚、爱信等这样的零部件供应巨头,国内车企的产品配套就必须向这些企业伸手,这就意味着把市场主动权和话语权交了出去。如果这些零部件巨头不愿意帮助自主品牌车企,甚至故意断供,那就非常被动了。
     比起供应链、核心技术等方面可以量化的显性差距,自主品牌在汽车制造观念、管理理念、汽车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难以量化的隐性差距可能更大,更难逾越。显然,对于自主品牌汽车而言,目前的市场形势相当严峻,千万别被一些媒体报道及所谓专家的乐观说辞给忽悠了。必须要看清楚,自己与高手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未来的市场生存将变得愈发艰难。
     自主车企唯一能做的就是直面这种现实,并通过努力去改变它。不要指望任何捷径,也根本就没有什么捷径,只有沉下心来扎扎实实打质量基础、提技术实力、做品牌建设。